close
商業週刊1022期 2007.6.25 ~ 2007.7.1
一個台灣,兩個世界 開啟你的快樂腦
宏達電卓火土:"快樂就是要做有meaning的事,有意義自然就有動力。"
他目前正努力推動社會價值工程(品格教育),所謂品格就是一種態度,懂得如何與人相處,尊重他人,凡事不以"利己"為出發點。
一群無名醫生,在部落義診12年:"願意且有能力給需要水的人一杯水,就是最大的快樂。"
德蕾莎修女:"今天最大的疾病不是痲瘋病或肺結核,而是不被需要、不被關心、以及被每個人遺棄的感覺。"
痲瘋奶奶林葉:"想想我們不是沒有東西,而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有什麼?而且去做!"
心理大師賽利格曼認為:"愉悅是感官上的狂喜,但來去皆快;滿足感是做了喜歡的事之後所帶來的意義及感覺,這種快樂才能更深層。"
台大精神科教授:"快樂若要長久,必須去尋求它的意義,只有有意義的快樂才會帶來心靈上的滿足。"
何蘭教授維恩哈文:快樂的四大條件:
1.社會的品質(政府穩定、物質不貧乏、人與人之間存在尊重)
2.個人的社會地位(財富、職業、人際關係)
3.個人條件(外表、人生經驗、自我心態)
4.運氣
新我有主義:1.認識自己所擁有的資產 2.分辨哪些資產是我有能力給予並付出
當人能認識自己所擁有的,並能藉之與他人產生連結,並且有能力付出時,心,就站穩了。
全站熱搜